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2024年宁夏123万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81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国脱贫地区和宁夏农民人均收入 [4] -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规模达10.8万亩葡萄,40余个品牌,年产800余万瓶,产值4亿多元,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47][50] - 固原马铃薯年产125万吨,马铃薯淀粉产量占全国1/4,龙头企业雪川农业每年加工马铃薯20万吨,带动5000多农户增收 [53] - 喊叫水乡发展6000亩辣椒、5000亩黄花、4500亩贝贝南瓜等特色农业,每年带动务工近10万人次,人均增收4465元 [26] - 盐池县发展滩羊产业,全县300多万只滩羊全部圈养,通过5.4亿元贷款支持贫困农牧户转型规模化养殖,产品摆上国际峰会餐桌 [40][41] - 葡萄酒产业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近13万个工作岗位,创造工资性收入12.2亿元 [50] - 隆德县秦川黄牛存栏量从1800头发展到4000多头,通过村合作社统一购、育、销模式 [56] 生态建设与环境改善 - 新时代以来宁夏累计向西海固地区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1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96亿元 [43] - 中卫市治沙170万亩,腾格里沙漠后退25公里,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入"全球环境保护500佳" [30] - 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880万亩,封山禁牧千余万亩,累计荒山造林2000多万亩 [38] - 麻喇湾流域治理率达95%以上,隆德县一万亩宽幅梯田年蓄留雨水20多万立方米,拦截泥沙6万吨 [36][37] - 400毫米降水线在宁夏境内北移,固原市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名单 [31][44] 基础设施与资源保障 - 新时代以来西海固地区110万山区群众喝上自来水,11.7万户困难群众住进安全房 [3] - 固海、盐环定、红寺堡、固海扩灌四大扬水工程建成,黄河水最远输送300多公里至西吉县,灌溉对宁夏粮食生产贡献率超六成 [22][23] - 300万亩良田喝上黄河水,扬黄灌溉工程创下4项亚洲之最,让黄河水提升100多米高灌溉旱塬 [21][24] - 红寺堡成为我国最大的易地移民集中安置区,容纳23.5万移民 [19]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累计投入近600亿元,而2009年之前国家累计扶贫投入约46亿元 [10] - 闽宁协作29年探索,福建39个县(市、区)与西海固9个重点帮扶县(区)结对,1500余家企业落地,近千亿元资金到位 [12] - 通过三五万元小额贷款、十来万几十万的创业贷致富贷,数户联保、整村授信等金融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56] 创新模式与组织保障 - 龙潭村创新"出户入园"模式,村合作社统一购、育、销秦川黄牛,农户投资入股分红 [56] - 隆德县"党员挂联诺"、西吉县"集中联产"、原州区"蔡川模式"等创新方法推动乡村振兴 [57] - 海原县关桥乡麻春村设立"妈妈岗",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今年效益好带动增收两万元 [58] - 红寺堡涌现作家、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滩羊生物育种专家寇启芳,非遗刺绣传承人赵秀兰等女性代表 [65]
西海固的秋天
人民日报·2025-10-21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