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编制进程与公众参与 - 上海“十五五”规划公众意见征集阶段基本完成,通过“百家访谈、万家调研”活动访谈147位企业家和战略科学家,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建议3.4万余条[1] - 召开三次“十五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座谈会,汇聚26位来自产业、科创、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专家意见[3] - 政府部门组织77场市民圆桌会,聆听1900余名市民代表心声,收到群众建议1万余条,同时面向全市四级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收到人大代表建议2万余条[7][8] 经济发展基础与目标 - 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迈上5万亿元人民币新台阶,去年达到5.39万亿元,排名跻身全球城市第五位[1] - 五年来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跃上新台阶[1] 专家核心建议领域 -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专家建议最集中的领域,包括建立大科研体系、增强供应链核心环节主导能力、完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等[3] - 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专家献策科创引领,提出坚持自主创新巩固提升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关键算法和前沿技术探索推进大模型应用落地[4] - 围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建议优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推动市域轨道互通运行、加快低空交通服务场景落地,并提升职业教育、创新旅游经济促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4] 市民与人大代表建议重点 - 人大代表建议“十五五”期间重点加强“五个中心”建设(57.86%)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43.31%)、民生改善(49.11%)、高水平改革开放(40.43%)等[8] - 民生改善方面聚焦提高就业收入(79.90%)、卫生健康(63.86%)、养老(62.09%)、教育(51.01%)[8] - 市民建议包括推出可定制化技能培训包提升新就业群体技能、开通“水上巴士”优化滨江规划、将“AI+教育+标准”作为三位一体战略同步规划实施等[5][7] 规划立法与体系协同 - 今年7月《上海市发展规划条例》正式施行,首次为发展规划工作立法,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法律依据[9] - 规划是一个“1+46+16”的体系,需促进不同部门间、区与市、市与区域的协同,以法律形式强化财政、土地、就业、金融、产业、空间等要素的合理配置与相互促进[9][10]
凝聚各方智慧擘画上海“十五五”蓝图 上海开展“百家访谈、万家调研” 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三万余条
解放日报·2025-10-21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