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 - 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催生条件 [1] - 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1] - 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7月以来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完成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超越 [1] 新质生产力实践成效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 [1] -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包括智能车载设备、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人工智能开源模型和创新药等成果涌现 [1] - 2024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连续31个月超过30% [4] - 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突破2600亿元,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套)占全国总量44%,汽车出口量居全国前列 [3]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 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向好,如商业航天、国产大飞机,未来产业在六大方向呈现关键技术多点突破 [4] - 2024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4.7% [12] - 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35.3%,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 [12] 科技创新与制度改革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释放科技队伍创新潜能,实行分类评价制度,减轻项目申报等负担,完善“揭榜挂帅”等制度 [8] - 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6万家,覆盖95%县级以上地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数量全球第一 [9]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10.6% [10] - 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每年节约190余万张图纸,关键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 [10] 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布局 - “十五五”时期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突出战略位置,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11]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 [11] - 孕育发展未来产业,如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 [11] - 依托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如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无人零售等 [12]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丨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人民日报·2025-10-21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