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起防灾减灾“智慧防线”
 新华社·2025-10-21 15:32
会议核心成果 - 第二届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会[1] - 会议启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山地灾害风险防控教席并发布四项创新科技成果,展现中国在全球防灾减灾领域的科技担当[1] 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发“山地灾害风险精细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实现从区域等级预报向精细化险情预报的关键突破[1] - 该平台构建山洪泥石流从降雨、入渗到汇流演进的全过程物理模型,提出区域-流域-小流域三级风险预警体系,解决传统预警“范围大、指向弱”的问题[1] - 平台已在四川凉山投入业务化运行,并计划三年内落地巴基斯坦,让科技减灾成果惠及“一带一路”伙伴[1] 数据平台与规划支持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开发“数字中巴经济走廊”综合数据平台,涵盖七大分支走廊,集成多维度空间数据[1][2] - 平台为灾害研究、资源规划和绿色发展提供“一站式”数据支持,并编制首部《中巴经济走廊自然资源与绿色发展图集》[1][2] - 图集系统梳理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和生态禀赋,助力中巴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开发与保护协同”[2] 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 - 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山地灾害风险防控教席”正式揭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担任负责人,杨赛霓教授担任联合教席[2] - 教席将与全球科研机构共同攻关山地灾害形成机制、风险评估和防灾技术,推动知识共享与技术转化[2] - 与会专家共同发起《新兴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国际科学倡议》,呼吁全球科学界围绕风险认知、预警和韧性治理三大方向协同攻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