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用水保障与成效 - 今年以来广东全省335处大中型灌区提供灌溉用水57.5亿立方米,有效提升1323.7万亩灌溉面积用水保障率 [1] - 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2020年的68%提升至目前的8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8,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0.535的控制目标 [1] - 韩江粤东灌区春灌工作历时3个月,累计向灌区供水约87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3余万亩 [6] 资金投入与工程建设 - 今年已落实省级及以上资金4.07亿元,推动39宗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实施后可新增恢复及改造灌溉面积81.31万亩 [2] - 灯塔盆地7宗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总投资7.92亿元,新建改造渠道453.09公里,改造提升水库山塘187宗,项目5个月完成前期工作、15个月完成建设 [5] - 灯塔盆地中型灌区灌溉保证率达90%以上,年可用于灌溉水量达2.08亿立方,可满足20.41万亩设计灌溉面积的用水需求 [5] 管理与规划创新 - 联合编制《广东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提出"灌区下延、高标上接"解决思路,协同推动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2] - 建立了完备的灌区建设和管理制度体系,完成全省335宗大中型灌区一张图绘制工作,实现与高标准农田等矢量数据叠加 [2] - 在全国率先开展大中型灌区管护评估工作,围绕组织管理、用水管理、工程管护、经费落实四大核心板块设置量化评分指标 [3] 信息化与数字化应用 - 推进灌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指导各地开展节水灌溉、精准灌溉、智慧灌溉 [3] - 南雄盆地灌区运用信息化计量设施,截至9月底渠首累计引水3202.2万立方米,灌区秋种晚稻插秧面积达27万亩,100%完成播种计划 [4] - 恩平西坑水库灌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制定高效灌溉方案,渠首累计引水3264.98万立方米,灌区晚稻插秧面积5.3万亩,占计划100% [7] 农业生产成果 - 南雄盆地完成夏收早稻16万亩,总产约6.56万吨,平均亩产较去年增加约3公斤,早稻亩均用水量375立方米 [4] - 恩平西坑水库灌区完成夏收早稻5.3万亩,总产约1.98万吨,平均亩产较去年增加约4公斤,早稻亩均用水量329立方米,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 [7] - 韩江粤东灌区为粤东地区夏粮稳产增产提供有力的水利基础 [6]
335处大中型灌区为广东夺取秋粮丰收提供水利保障
中国经济网·2025-10-21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