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张松林:唐青花“青白美学”何以成为跨文明对话的视觉语言?
中国新闻网·2025-10-21 20:30
中新社郑州10月21日电 题:唐青花"青白美学"何以成为跨文明对话的视觉语言? 作者 王宇 ——专访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首任院长张松林 张松林:进入唐代,丝绸之路愈发兴盛。商贸往来带来了文化交流。波斯人崇尚青色,这对中国瓷器影 响颇大。随着大量波斯人定居中国,唐代社会对青色需求增长。波斯商人将钴类颜料和技术引入中国, 并被中国匠人运用到唐三彩制作之中。因此,唐青花也是丝路文明交融的结晶。 青色在唐三彩上的成功使用,促使了当时重要瓷器产地巩县烧制出青花瓷器。当时巩县瓷土杂质较多, 古代工匠使用化妆土涂层之法提高白瓷的白度。到唐代发明唐青花时,工匠们在瓷器胎体上涂上一层白 色化妆土涂层,又在化妆土涂层上用钴类颜料绘制图案,最后涂上一层透明釉,进而烧制出青色彩瓷。 长期以来,青花瓷被陶瓷界视作元明清三代专属。随着考古工作持续推进,自20世纪70年代起,"唐青 花"渐受学界关注。唐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怎样的影响力,唐青花的"青白美学"何以成为跨文明对 话的视觉语言?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首任院长、研究馆员张松林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 访,详细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唐青花在中国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