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与地域文化资源融合 - 多地深挖地域文化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文旅业发展,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体验场景 [1] - 德阳市依托古蜀文化、德孝文化、三国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整理、开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体验项目 [3] - 黔南州拥有世界级自然遗产荔波樟江、国之重器"中国天眼"等顶级IP,同时汇聚了布依族、苗族、水族等49个民族的璀璨文化 [4] - 银川市打造了西夏陵、漫葡小镇、西部影视城等示范点,4条"石榴籽"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精品旅游线路 [4] 特色文旅品牌与项目成果 - 三星堆博物馆作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资源优势,推动文博、文教、文旅深度融合 [3] - 黔南州通过打造"贵州村马"、秦汉影视城、荔波小七孔、天眼科普文化园等文旅品牌,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景区建设、节庆活动、研学旅行、体育竞技全过程 [4] - 2024年三都县举办赛马赛事54场,全网浏览量超3亿次 [4] - 西夏陵等3个案例入选"全区旅游促'三交'十大示范案例",借助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契机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 [4][5] 经济效益与群众参与 - 平塘县9家研学营地(基地)2024年共接待研学团队4452批次、20.02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94亿元,带动周边群众2000余人就业 [7] - 荔波小七孔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荔波县接待游客27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32亿元 [7] - 银川市依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开发文旅项目,年均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6亿元 [8] - 怀远观光夜市汇聚商户近500家,2024年创下2.4亿元的销售额,多民族群众在此增收致富 [8] - 德阳培育21个文旅名村,84支乡村文艺团队常态化展演,多个特色村落通过发展民宿、手工艺等实现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 [8] 传播推广与创新举措 - 银川市开展"百城百站"银川文化旅游大篷车全国巡回推介,策划"百城千社"重点客源地旅行商银川踩线活动 [11] - 银川文旅小红书官方账号、抖音"不打烊"直播间制作推出推广视频228条,发布精品旅游线路30余条 [11] - 德阳成立"三星堆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构建全球传播矩阵,上线多语种纪录片,在YouTube、TikTok发布短视频吸引海外年轻受众 [11] - 黔南州在荔波小七孔景区深挖古桥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民族团结故事融入导游解说,设置34处民族团结进步标识 [12] 未来发展规划 - 德阳市将建立健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机制,秉持"一盘棋"理念,在空间上全域统筹,打破区域分割与业态壁垒 [13] - 黔南州计划对标国内外一流景区,依托红色文化、生态、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红色研学基地、森林康养基地和民族体育赛事,加强区域合作 [13][14] - 银川市将实施一批如览山剧场等具有辨识度和示范性的文旅产业项目,将贺兰山东麓的景区景点串珠成线,全面提升示范带 [14]
文旅促“三交” 三地有实招
 中国新闻网·2025-10-21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