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千亿元市场规模 相关标准如何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环球网·2025-10-22 09:30
行业标准建设 - 中国已发布22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 涵盖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等多个方面 [1] - 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和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余能检测》等国家标准在行业内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促进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健康有序发展 [2] 回收技术与经济效益 - 通过实施应用标准 部分企业镍钴锰回收率达99.6% 锂回收率达96.5% [2] - 预计到2030年 动力电池回收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1] -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再生利用》系列标准推动实现整体能耗降低30%以上 [3] 资源回收与环保要求 -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再生利用 第2部分:材料回收要求》国家标准要求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8% 锂的回收率不低于85% [3] - 标准促进企业投入研发先进再生技术 最大程度回收重要金属资源 [3] - 系列标准规定了有害物质处理流程 确保再生利用环节污染可控 [3] 关键材料与产品标准 - 《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国家标准明确了再生黑粉的定义、分类、化学成分含量等关键技术要求 有利于提升国内产品质量 [2] - 禁止在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使用废旧动力电池再利用产品 [3] 国际合作与未来发展 - 中国牵头的《电池回收利用深度放电通用指南》IEC国际标准提案已成功立项 [3] - 动力电池富含锂、钴、镍等重要金属 高效提取和再生利用这些金属对重要矿产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