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赛事看人文经济学大文章
人民日报·2025-10-22 10:29
"苏超"进入淘汰赛阶段,球迷热情不减。开赛以来,"苏超"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 线下,人们"为一场赛事奔赴一座城",实地领略江苏风情;线上,许多网友、观众一场不落蹲守直 播,互动、"玩梗","苏超"已超出赛事范畴,堪称多方参与的"体育盛宴"。 从热度空前的"村超",到点燃夏天的"浙BA"……群众体育赛事好戏连台,折射出人文经济学的大 逻辑。 人文经济学,见物更见人。回望这些成功的赛事,哪一个不是以群众为主角?在贵州台江台盘村, 打篮球、吹芦笙、跳苗舞是融入日常的热爱,"村BA"早已成了十里八乡的青春狂欢;内蒙古鄂托克前 旗昂素镇,"草原村排"举办地,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却有超过5000人打排球,牧民自筹20多万元建室 内排球馆。看见群众的热爱,顺应群众的期待,满足群众的需求,文体事业发展就有了方向感,基层治 理的各方力量就有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主动性。 人文经济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动力源。作为发展型消费,体育消费与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度契合。2024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愈加良好的自 然生态、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托举体育产业进入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