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丨革命遗址“活”起来、红色文物“会说话” 科技赋能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央视网·2025-10-22 11:17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展 - 公园建设在沿线15个省(区、市)协同推进,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资源[1] - 广西桂林构建“一路、四园、多点”的湘江战役遗址保护核心纪念设施格局[3] -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建成南梁革命根据地核心展示园,布局为“一街一廊三巷八区”[5] 红色旅游市场表现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汀段)在周末迎来旅游热潮,当地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已修复完善[3] - 贵州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的大型剧目《伟大转折》累计演出超800场,观众达28万人次[6] - 于都河畔的剧目《长征第一渡》已演出超550场,吸引30余万人次观演[8] - 四川泸定桥景区今年1至9月累计接待游客超213万人次,同比增长8.4%[12] 科技赋能与沉浸式体验 - 贵阳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运用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技术呈现历史事件,游客络绎不绝[6] -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纪念馆通过“文物+科技”实现“扫码可听、触屏可感”,线下接待超2000万人次,VR数字展厅浏览量达1099.22万人次[10] - 四川泸定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全感互动空间利用VR设备还原战斗场景,科技手段为红色旅游拓展新维度[12] 文化内容与展示 -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设有7个主题,累计展出革命文物、油画、电报、照片等624件[5] - 纪念馆邀请中央美院专家创作了14组主题雕塑和9个场景展示,主题源自中小学教材革命故事[5] - 南梁革命根据地核心展示园同步开展南梁说唱、剪纸、香包制作等非遗展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