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变能技术从科研向工程实践和应用迈进,“人造太阳”加速商业化意味着什么?
人民日报·2025-10-22 13:26

聚变能商业化趋势与政策支持 - 聚变能技术正从科学研究加速迈向工程实践和商业应用 [1] - 中国将可控核聚变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方向,前瞻部署聚变能等未来能源科技创新 [1] - 全球近40个国家推进聚变计划,私人投资总额已突破100亿美元 [5] 中国聚变科研装置进展 -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HL-3)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的"双亿度"等离子体运行 [2] - "中国环流三号"建成工程性液态金属和氦气工质热工研究台架,为聚变堆工程化应用奠定关键实验基础 [2] -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纪录 [3] - "东方超环"包含超过200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并孵化出等离子体焊接设备等产业化成果 [3]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夸父启明"(BEST)完成主机杜瓦底座落位安装,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3] -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CRAFT)的偏滤器原型部件通过验收,为商用堆研发提供关键技术验证 [3] 民营企业与先进技术探索 - 新奥集团"玄龙-50U"球形环装置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氢-硼燃料实现百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的装置,验证了满负荷磁体性能 [4] - 初创公司能量奇点研发的高温超导磁体"经天磁体"实现21.7特斯拉峰值磁场强度 [4] - 这些装置共同织就中国聚变研究"多点突破、协同推进"的立体网络 [4] 商业化路径与目标规划 - 聚变能商业化需经历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六个阶段,中国目前正处于"燃烧实验"阶段 [6] - 计划在2027年底将"中国环流三号"等离子体三乘积提升2-3倍、温度突破1.5亿摄氏度 [6] - 目标在2027年开启聚变能燃烧实验,2030年左右具备中国首个工程实验堆的研发设计能力,2035年左右建成工程实验堆,2045年左右建成商用示范堆 [7] 产业生态构建与国际合作 - 中国通过《原子能法》等多项政策明确鼓励和支持受控热核聚变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8][9] - 安徽合肥依托"东方超环"打造聚变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百亿元级产业规模 [8] - 作为ITER计划关键合作伙伴,中国高质量完成18个关键部件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任务 [9] - 中国与50多个国家的140余家核聚变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并发布聚变能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 [9] - 中核集团牵头组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扩容至38家,启动"聚变堆超导磁体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