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陈三米粉通过建设现代化厂房实现产能大幅提升,日产量从3000斤跃升至12000斤,翻了两番 [2][3] - 该项目是湛江市落实“百千万工程”、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案例 [4][7][44] - 产业帮扶模式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建设标准化厂房,解决了企业扩产难题并为村集体带来持续收益,具备可复制性 [11][31][32][33] 产能与设施升级 - 现代化厂房完成设备调试并即将投产,日产能实现400%的增长(3000斤 → 12000斤) [2][3] - 新厂房引进冷却、烘干等先进设备,为产品品质提升提供保障 [27] - 工厂从1958年的手工作坊发展为如今的智能化工厂 [21] 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 - 项目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15万元,为乡村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17] - 项目直接提供40个就业岗位,并间接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特色水稻、红薯 [18] - 形成了产业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良性循环 [19] 市场拓展与品牌发展 - 品牌于第33届广州博览会亮相后影响力提升,产品首次成功出口至美国 [26] - 未来计划依托新产能优势,进一步深耕中高端市场,推动产品进驻大湾区销售渠道 [28][30] - 公司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创新发展,开发出大米、红薯、红米、牛大力等多种产品品类 [22][23] 政策支持与发展模式 - 项目得到湛江市委“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唤醒沉睡资源”等政策指示的直接支持 [7][8][9][10] - 白云对口帮扶工作组通过盘活镇村闲置资产建设标准化厂房,是一种可持续的产业帮扶模式 [11][31][32] - 该成功模式已在“反向飞地”、“20支”便利店等项目取得成效,显示出在廉江多地推广的潜力 [33]
廉江陈三米粉日产能翻两番,特色产业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南方农村报·2025-10-22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