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星照耀中国 | 南泥湾精神为何依然熠熠生辉
央广网·2025-10-22 15:43

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 - 南泥湾在80多年前是荆棘遍野、沼泽密布的“烂泥湾”,与当前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2] - 1941年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率领下,为应对严酷的经济与军事封锁,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 [3] - 这场运动是一场“战斗与生产结合”的壮丽实践,通过自力更生将不毛之地变为良田,其核心是历久弥新的南泥湾精神 [2][3][8] 现代农业发展与成就 - 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引入现代农技和优质稻种,使水稻种植重焕生机 [10] - 2024年南泥湾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而此前曾因效益低下萎缩至仅300多亩 [9][10] - 当前主要种植五优稻四号、初香粳1号等品种,并对1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亩产稻谷可达50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4000元以上 [10] 精神传承与时代意义 - 南泥湾精神从过去“打破封锁,生存下去”的奋斗,转化为今天“突破瓶颈,发展得更好”的内在驱动力 [11] - 该精神在当代激励科技攻关自立自强、乡村振兴开拓进取,以及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平凡岗位上奋发图强 [11] - 从“烂泥湾”到“好江南”的变迁,体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志气与骨气的代代传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