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问三解 | 汽车门把手
中国质量新闻网·2025-10-22 16:08

隐藏式门把手的定义与兴起 - 隐藏式门把手是一种与车门融为一体的设计,与传统门把手相比显得特立独行,能提升车辆外观的高级感 [4] - 其实质作用包括降低车辆风阻以延长续航里程,并能有效防止路边违法广告的粘贴 [4] - 该设计已成为许多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但其结构多样,包括手动按压弹出和电动弹出等形式 [6] 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分类与用户体验 - 门把手设计主要分为完全与车门融为一体的隐藏式,以及保留手抠凹槽、部分凸出的半隐藏式 [11] - 开启方式繁多,例如自主弹出后拉动开门、按下特定部位使把手翘起再拉动、或轻捏微动开关使车门自动解锁 [11] - 更高阶的技术可通过ADAS摄像头识别特定手势,配合车钥匙实现隔空自动开门,提升用户体验价值 [13] - 用户初次接触时可能因找不到门把手而感到不便,甚至有用户因其“看不见、摸不着、打不开”的特性而放弃购买类似车型 [6]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与事故关联 - 存在多起事故案例,如新能源汽车碰撞起火后,外部人员无法从车外打开车门进行救援 [8] - 安全隐患源于门锁的控制方式差异,部分隐藏式门把手内部仍保留钢丝拉索结构,通过电控离合器实现与锁具的联动 [16][18] - 若车辆发生碰撞导致线路断电,离合器无法接合,即使中控系统发出解锁指令,外部机械门把手也可能失效 [19] - 完全依赖电信号、无钢丝索的“线控”电子门锁,在事故导致低压蓄电池断电时,失效风险高于传统机械式门把手 [21] - 电子门锁的可靠性高度依赖于冗余设计,如双回路电源、交叉信号控制、冗余电容供电等,这些由车企的成本和设计理念决定 [23] 车门把手相关的法规与标准演进 - 现行国家标准GB11551-2014要求碰撞过程中“车门不得开启”,且“前门的锁止系统不得发生锁止” [24] - 即将实施的GB20071-2025《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要求碰撞后非碰撞侧车门应处于解锁状态,并能从外部不使用工具打开至少一个车门 [26] - 工信部已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全面提升车门把手的安全水平 [32] -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车门把手必须具备手部操作空间,尺寸不小于60mm×20mm×25mm,并能承受不小于500牛米(外)和200牛米(内)的力而不损坏 [33] - 标准强制要求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的内外把手均需具备机械冗余设计,确保在断电情况下可不借助工具通过机械释放功能开启车门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