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新总部投资概况 - 多家车企近期密集投建或搬迁新总部,总投资额巨大,包括小鹏汽车投资40亿元在广州建设新总部[1]、长安汽车投资40.5亿元在重庆建设全球新总部(预计2027年落成)[1]、赛力斯投资51.6亿元在重庆建设包含新总部和研发基地的“赛力斯全球汽车公园”[1]、广汽集团于去年11月将总部从珠江新城CBD搬迁至广州市番禺区[1] - 四家“搬家”企业呈现出“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组合,并分列广州和重庆两大汽车生产基地,凸显了区域竞逐之势[1] - 车企总部搬迁升级并非单纯的办公升级,而是汽车产业在“双碳”战略、新能源转型深水区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背后有国家政策牵引、地方政府赋能及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主动突围[1] 汽车产业宏观表现 -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稳固,投资热情依旧,2025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2] - 截至2025年9月10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突破830万份,相当于每天有超3万人申请换新车[2]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比2020年增长8倍多,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2] - 2025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0%[2] 国家政策支持 - 国家持续加码支持汽车产业,2025年9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汽车产业是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4] - 方案提出具体目标: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4] - 2026年目标为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4] 地方政府产业布局 - 地方政府竞相布局汽车产业,广州和重庆作为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中的两强,扶持政策力度大[5] - 广州市2025年6月印发行动计划,目标到2027年培育2-3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50万辆的汽车企业,L2(含)以上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占比超90%[5] - 重庆也发布一系列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与四川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协同发展方案,支持整车企业加快新车型研发投放[6] 区域产业表现分化 - 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7%,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同比增长9.5%,较一季度提升8.8个百分点[6] - 2025年上半年重庆市汽车产业整体回暖,增加值同比增长8.4%,其中新能源整车增加值同比增长19.6%,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增加值同比增长11.5%[7] 代表性车企动态与业绩 - 小鹏汽车2025年1-9月累计交付新车31.3万辆,同比增长218%,创历史新高;9月销量达41581辆,同比增长95%[9];2025年上半年营收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净亏损11.4亿元大幅缩减,并宣布将在2025年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盈利[9];投资40亿元建设近40万平方米的新总部[11] - 广汽集团2025年1-9月累计销量1,183,653辆,同比下滑11.3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逆势下滑4.99%[11];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7.88%,净利润大降267.39%[11];总部搬迁旨在推动自主品牌做大做强和加快转型调整[12] - 长安汽车晋升为国内第三家汽车央企后,投资40.5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新全球总部,预计2027年建成[14] - 赛力斯集团与华为深度合作后品牌影响力提升,2025年1-9月问界销量超过26万辆[14];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亿元,净利润29.4亿元(同比增长81%),整体毛利率高达28.93%[14];投资51.6亿元建设新总部[14]
四家车企重金砸向新总部 重庆、广州满弦PK汽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