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保障与促进 -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密集举办多场综合类、专场、校园及网络直播招聘会,擦亮“乐业陕西 '就'在三秦”系列招聘品牌 [2] - 培育认定劳务品牌158个,累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近400万人,例如“汉中藤编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3] - 从2022年至今年8月,陕西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163.26万人,通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4]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因地制宜构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例如西安市新城区长乐社区的“饭大爷”老年餐厅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就餐服务 [5] - 不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及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助浴、助医等多样化服务 [6] - 推行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让社区居民在楼底下、家门口享受方便实惠、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 [9] 托育服务与“一小”关怀 - 社区托育中心为上班族提供便利,解决孩子照料问题,例如西安市长缨东路社区的居民可将孩子送至社区托育中心 [9] - “一老一小”服务网进一步织牢织密,通过社区便民服务托住稳稳的幸福 [9] 医疗保障完善 - 实现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异地家庭共济,共济亲属范围扩大至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提升政策便民实惠性 [10] - 落实全民医保参保计划,截至今年9月,全省基本医保参保3692.18万人,其中职工医保892.5万人、居民医保2799.68万人 [12] 住房与教育改善 -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使群众以低成本改善住房条件,例如安康市汉滨区搬迁群众仅出资1万元即可入住三室一厅新房 [10] - 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落实“双减”政策等举措改善教育环境,例如延安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的教学设施得到提升 [11] 社会保障兜底 - 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12] - 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底线 [11][12]
牢记嘱托答好民生“幸福卷”
 陕西日报·2025-10-23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