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次公开展出新型巡航导弹,乌克兰导弹改进局限性明显
央视网·2025-10-23 15:37

导弹技术改进 - 新型巡航导弹Neptun-d在弹体两侧增加大型整流罩,使船体最大宽度翻倍并增加内部容积,推测用于增加燃料储备以扩展射程或安装重型作战部以提升毁伤效果[3] - 所有改进型配备可用型号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实现高亚音速飞行,射程据称为数百公里[3] - 新导弹保留原有的惯性导航加末端雷达制导控制系统,确保导航设备与雷达自动制导头组合稳定[3] 性能参数与国际对比 - Neptun基本型公开射程约300公里,Neptun-d射程有望提升至400-500公里,但与国际主流产品有差距,例如美制AGM-158C LRASM射程超过555公里,其增程型LRASM 1.1射程达1000公里,日本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射程增至900公里[6] - 制导系统沿用惯性导航加末端雷达模式,技术成熟但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反制能力较弱,而新一代导弹如LRASM配备GPS/INS和红外成像导引头,并引入AI自主航路规划和目标识别功能[6] - 导弹维持亚音速掠海飞行基本模式,未见明显低可探测性修形,缺乏隐身能力使其在末段飞行前易被敌方预警体系发现并拦截,实战中被拦截概率较高[7] 研发模式与体系支撑 - Neptun-d属于在现有平台上通过局部改进快速推出新型号的“小步快跑”式技术改进产物,反映出在导弹工业基础上存在体系性短板,严重依赖零件进口和技术输入,尤其在发动机、复合材料与智能导引头等核心领域缺乏自主可控[10] - 单一型号的导弹在缺乏电子压制、伴飞诱饵、多波次饱和攻击等体系支撑情况下,难以在高度设防的战场环境中稳定发挥作用,且国防预算有限、产业链不完整,难以支撑长期、高强度的技术迭代与系统创新[10] 未来发展趋势与启示 - 未来导弹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射程或威力,更取决于其能否融入侦察、指挥、网电一体的作战网络,Neptun-d改进型未能实现与无人机、电子战系统等元素的协同运用,导致整体作战效能受限[11] - 非对称作战环境下,“低成本、可消耗、智能化”逐渐成为未来趋势,巡飞弹、集群无人机等低成本智能弹药正以其数量优势与协同能力改变战场规则,未来武器研发需注重成本控制和智能化升级[11] - 若Neptun-d实现射程提升,将为乌克兰提供更远的防区外打击能力,理论上可威胁更纵深的固定目标,其存在本身也能牵制敌方防空力量,消耗其拦截弹与警戒精力,外媒预计该改进型将实装并投入战斗使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