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经分析】供需结构仍偏弱 信用债四季度布局需审慎
新华财经·2025-10-23 21:59

债市近期表现 - 受中美关税问题反复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叠加资金利率平稳,债市情绪回暖,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下行,信用利差整体收窄 [1][2] - 10月13日至17日,10年及以内期限城投债收益率普遍下行1BP至6BP,信用利差收窄1BP至7BP,其中3年至5年期AA+及以上、1年至5年期AA和AA(2)高票息品种表现占优,信用利差收窄4BP至7BP,而10年期以上高等级品种信用利差收窄幅度在1BP以内 [2] - 截至10月22日,银行间信用债市场收益率小幅波动,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M期限上行2BP至1.63%,3年期收益率上行1BP至1.96%,5年期收益率下行2BP至2.13%,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1年期微跌1BP至6.92% [3] 机构配置行为与需求 - 当前各机构对信用债市场保持谨慎,更青睐票息偏高且具安全边际的中短期品种,如3年期左右城投债和2年至4年期银行资本债,长久期品种需求未同步恢复 [1][2] - 基金对3年期以上信用债配置需求偏弱,9月末以来两周(9月29日至10月11日、10月13日至17日)基金净买入信用债规模环比增加,但3年至10年期净买入规模占比仅为2%和9%,增持期限集中在3年以内,而3月中旬至4月上旬修复行情中,3年至10年期产品占比约为20% [3] - 四季度理财规模增幅较小,8月至12月规模增幅转弱,配置需求随之回落,同时理财平滑净值波动需在12月末整改100%,将持续影响其对信用债投资偏好,抑制对超长久期和低评级中长久期品种的需求 [4] 四季度市场展望 - 四季度信用债或延续震荡盘整格局,难有超额收益行情,因供需两弱,且信用债流动性劣势使其在利率上行时面临更大幅度调整风险 [1][4][5] - 增量资金有限背景下,信用利差可能延续震荡调整,长端潜在压力更大,宏观图景叙事切换仍在发生,债市难有趋势性行情,呈现“下有底、上有顶”的震荡格局 [5][6] - 基金销售费率改革落地可能引发机构赎回和调仓行为(快变量),而“反内卷”环境下再通胀预期和宏观叙事变化(慢变量)将使长端利率面临重估压力 [5]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各机构保持波段思维,控久期,在流动性宽松状态下短端确定性更高,中短端下沉和套息加杠杆策略占优 [6] - 对于银行二永债,四季度供需两端走弱,叠加基金赎回压力加剧和新券发行利率拉高老券利率,面临“胜率低、赔率低、波动大”局面,交易难度上升,建议保持适度谨慎,控制仓位、快进快出 [6] - 普信债方面可短久期为盾、票息为矛,寻找结构性机会,重点关注3年以内、发行票面2.2%至2.8%、高估值10BP以内发行的品种,以及1年至3年期隐含AA/AA(2)/AA-级收益率2.2%以上城投债,和1年至3年期隐含AA+及以上等级收益率2.2%以上私募债或永续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