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处罚 - 2025年10月22日,公司因贷款"三查"不尽职、投资业务不审慎被罚款220万元,相关负责人刘晓娜被警告[1] - 2021年至今,公司累计收到罚款超过1500万元,违规事项涵盖贷款管理、投资业务、反洗钱等多个领域[1][7] - 2021年12月,公司因信贷资金被挪用、违规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贷前调查不尽职形成"假按揭"贷款等多项违规被罚430万元[7] - 2022年6月,公司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被罚395万元,具体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等[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6.79亿元,同比增长3.54%,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1.17亿元,同比增长3.8%[3] - 利息净收入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为101.76亿元,同比下降2.59%[4] - 净息差持续收窄,2024年为1.35%,较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位列倒数第四[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88亿元,同比大增115.73%,投资收益23.62亿元,同比增长17.5%[4] 资产质量状况 - 整体不良贷款率1.25%,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45.08%[5] - 2024年大幅核销不良贷款30.49亿元,几乎是上年的2倍[5] - 零售贷款不良率达到2.71%,创历史最高值,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从0.77%升至1.49%,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从4.42%升至5.7%,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从1.99%升至3.04%[5][6]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5.63%,持有的重庆爱普地产5亿元企业债已逾期无法偿还[6] 高管团队变动 - 2023年以来完成董事长、行长及多名副行长的全面更替,形成"一正六副"的高管架构[8][9] - 新任管理团队呈现年轻化趋势,"70后"和"75后"成为主力军,董事长杨秀明生于1970年,行长高嵩、副行长侯曦蒙同为1970年生[10] - 新任高管中有两位来自重庆农商行,反映出公司希望借助外部力量推动内部改革的意图[10] 业务风险与挑战 - 贷款"三查"不尽职问题暴露出公司在风险管控体系上的明显短板[2] - 净息差持续下行反映出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资产端收益率不断下行,负债端成本居高不下[4] - 依赖中间业务和投资收益的盈利模式并不稳固,收入的可持续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4]
贷款“三查”形同虚设,重庆银行屡罚不改的合规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