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强必胜信心 赢得战略主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目标
新华社·2025-10-24 00:45

高质量发展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被置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首位 [2] - 系列部署旨在推动产业体系向新图强,明确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要求,强调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体系支撑 [3]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3] -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4] 现代化产业体系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4]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6] 科技创新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迫切要求 [6] - 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6]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7] - 加强面向重大前沿和有组织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7] 深化改革与开放 -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8] -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8]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循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9]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9] 文化发展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 -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10] 民生保障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2]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12]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5]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16] 国家安全 -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18] -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