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寸耕地都成为稳产田(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2025-10-24 05:51
这种韧劲体现在农业本身的储备力量上。农田、水利、种子、科技、气象、保险、组织等环节,都是农 业生产的重要储备,高效的防灾减灾体系同样需要这些环节环环紧扣,协同发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加快抗逆品种研发、智慧化管理等农业科技的应用,形成高效反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发挥农业保 险作用,稳定种粮农民收益预期,只有农业本身的储备力量更强,在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时才能展现出更 强劲的韧性。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我国3.4亿亩冬小麦,八成以上有水浇 条件;黄淮海等粮食主产区"平急两用"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加速布局……这些都把农业储备的根基夯 得更实。 这种韧劲也体现在从业者的应对能力上。人与天气之间,从来都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认识、掌握气候变 化的规律,再通过针对性措施积极应对。近年来,那些在耕作方式、收割模式上的主动调整,正是应对 极端天气的有效突破点。这种韧性还体现在未雨绸缪上,平日里下足功夫,把气象灾害预测的精确度、 排涝抗旱、机具保障、烘干仓储等短板补齐,关键时刻才能不掉链子,产业韧性才能更强。 眼下正值秋收关键时期,要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面向长远,以更加 科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