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何处(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2025-10-24 05:58

对话人: 周珊珊本报评论员 不同院校的办学方式有所不同,但均以较高的师生比、较灵活的课程设计,力图吸引基础扎实、对科技 创新感兴趣的年轻人,培养胸怀国际视野、能够跨界融合、有批判性思维、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高水平 人才。 周珊珊: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研究"体现在哪?如何下好科研的先手棋,更好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 张盖伦:新型研究型大学肩负着为国家战略所需和地区产业发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使命。一是把优质 资源用在最前沿的学科领域,不少新型研究型大学都设置了人工智能、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二是学科 交叉,通过打破院系壁垒、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等方式,促进学科更好交叉融合,为后期科研攻关打好 学科基础。 张盖伦科技日报记者 周珊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 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段时间以来,新型研究型大学引发不少关注。今年秋季学期,多所新型研究 型大学开展首届本科招生,分数线超过不少名校。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为啥迎来招生"开门红"? 张盖伦: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办学主体、学科构建、育人模式、治理模式方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大学 的路子,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扮演着探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