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沙不等式,这样求解——三十一次调水调沙,把超三十五亿吨黄河泥沙送入大海
人民日报·2025-10-24 08:23
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的核心成就 - 自2002年以来已开展31次调水调沙,累计将超过35亿吨泥沙送入大海 [2][8] - 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下降3.1米,最小过流能力从不足2000立方米每秒提升至约5000立方米每秒 [8] - "地上悬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行洪排沙能力显著提高 [2] 水库群联合调度技术 - 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联合三门峡、万家寨等干支流水库群在超1000公里河道上进行联合调度 [4][7] - 通过厘米级精准水流对接技术实现水库间高效"接力",例如小浪底水库水位与设定对接水位仅相差1厘米 [6][7] - 2024年汛前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水库排沙量1.6亿吨,三门峡水库排沙量0.53亿吨,合计排沙量创同期历史之最 [7]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 - 数字孪生小浪底平台集成2943支监测仪器、遥感卫星和12个水利专业模型,实现虚实交互与提前预演 [9] -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已积累5.5亿条数据,将黄河全流域"搬"进互联网 [9] - 通过"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孪生黄河"三联动的科研范式,将洪峰增值预报误差控制在10%以内 [10][11]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改善 - 黄河保护法明确要求水沙调控需减少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12] - 2023年至2025年在小浪底至河口河段布设12个监测断面,采集1300多个样品进行生态监测 [12] - 2008年以来黄河下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河南、山东两省境内鱼类种数增加近50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