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述 - CPI薄膜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双向拉伸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具备化学稳定性好、耐热性佳、阻燃性好、不易破碎、延展性好等优势 [1][2] - 按单体种类可分为脂环型、含氟型,以及大体积侧基或平面扭曲结构型,不同类型在透明性、热稳定性和力学强度上各有差异 [1][3] - 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如PMDA、ODA)、中游加工制造及下游应用(如折叠手机、新能源、航空航天)三个环节 [1][8] 市场需求 - 2024年中国CPI薄膜需求量接近400万平方米,增长得益于电子、航空航天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5] - 折叠屏手机是主要应用场景,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916.7万台,同比增长30.8%,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498.4万台,同比增长12.6% [8] - 在光伏领域,CPI薄膜可作为太阳能电池基板材料,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19年1.29亿千瓦增长至2024年6.85亿千瓦,年复合增长率达39.7% [10] 竞争格局 - 行业技术壁垒高,生产厂商较少,主要集中在日、韩两国,已实现量产的企业包括韩国可隆、日本住友化学、SKI等 [1][5] - 中国厂商起步较晚,主要企业包括瑞华泰、长阳科技、中天电子等,国产化替代市场潜力巨大 [1][5] - 在折叠屏手机盖板领域,CPI膜与UTG存在竞争,UTG良率较低且实现稳定量产厂家较少,短期来看两者共存格局将持续 [9] 技术发展 - 生产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流延-双向拉伸法、流延法、双轴定向法等,其中流延-双向拉伸法生产的薄膜具有拉伸强度高、耐高低温性好等优势 [8] - 未来性能提升方向包括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有机/无机杂化改性等技术,提高薄膜的透明度、柔韧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10] - 降低生产成本是重要发展方向,需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并加强原材料研发和国产化替代 [11] 融资动态 - 2025年以来多家CPI膜企业获得融资,例如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完成5990万元定向增发,无锡顺铉新材料完成C轮融资,中科玖源完成B++轮融资 [7] - 一系列融资完成标志着资本市场对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及产业落地能力的认可,为我国关键基础材料的自主可控注入新动能 [7] 未来趋势 - 应用领域将持续拓展,在5G通信领域有望成为基站天线、射频器件等理想材料,在物联网领域可用于柔性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 [12] - 在医疗、环保等领域也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未来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 [12]
2025年中国CPI膜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受益于折叠屏手机加速放量,CPI膜需求不断增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