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力争为月球研究补上“关键拼图”
人民日报·2025-10-24 11:24
核心观点 - 嫦娥六号任务成功获取月球背面样品并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 标志着公司在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2][3] - 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月球地质演化及太阳系早期历史的认知 为未来月球资源利用和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基础 [3][4] - 公司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攻克技术难题 建立了在小行星和火星样品研究方面的技术储备 [6][7] 科研进展与发现 - 研究发现嫦娥六号着陆区火山熔岩形成于距今28.3亿年前 证实月球背面存在小于30亿年的年轻岩浆活动 [3] - 研究揭示了月球早期撞击历史的关键信息 确定了阿波罗盆地的形成时间 为研究月球晚期重轰炸提供了关键证据 [3] - 在月壤中首次发现碳质球粒陨石残片 这类富含水与有机质的月外物质为探寻月球表面水来源提供了新线索 [3] - 通过嫦娥六号火山样品与阿波罗样品的对比研究 提出了月球深部热动力新模型 [3] 技术能力与团队建设 - 公司组建了由30余名科研工作者组成的跨学科专业团队开展月壤样品研究 [2][7] - 团队利用扫描电镜、离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对样品进行研究分析 [2] - 针对月壤样品量极少(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且珍贵的挑战 优化了研究方法并提升仪器精度 [6] - 已建立的技术积累为未来小行星和火星样品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7] 未来规划与展望 - 公司已领取新一批月壤样品 将继续围绕月球正面与背面差异等关键问题开展持续攻关 [4] - 展望“十五五” 团队将依托已有技术积累深化月球样品研究 力争在月球演化历史认知上取得更多突破 [4] - 下一步研究旨在为月球研究补上“关键拼图” 推动行星科学发展和深空探测任务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