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作业日、体育每天2小时,教育部发布十条措施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新京报·2025-10-24 12:08

教育政策导向 - 教育部发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旨在通过小切口突破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1] -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禁布置机械重复和惩罚性作业,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 [2] - 规范考试管理,减少日常测试频次,合理设置考试难度,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2] - 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以缓解升学焦虑 [2] 体育活动与健康管理 - 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保证体育锻炼课时 [3] - 普遍开展班级赛和年级赛等全员性体育比赛活动,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 [3] - 鼓励学校与社区合作开放周边运动场馆,为学生放学后锻炼提供场所,并推行课间15分钟以增加户外活动时长 [3] - 合理安排学校上下学时间,保障学生必要午休,严格执行睡眠管理规定,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 [4] 网络环境与心理健康教育 - 规范管理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5] - 持续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推广应用未成年人模式,加强短视频和网络游戏等内容管理 [6] -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压实网站平台责任,优化算法推荐,不得向学生推送危害心理健康的信息 [5] -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挫折教育 [2] 特殊群体支持与系统建设 - 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实行建档立卡管理,在开学和考试等关键节点加强心理辅导 [6] - 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家访,常态化家校沟通,深化爱心妈妈等结对帮扶行动 [6] - 推进建设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每年组织开展1次心理健康抽样监测 [6] - 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将心理健康作为必讲内容,提升教师育心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