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正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精准聚焦AI医药、具身智能、高端芯片三大特色赛道,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药物研发的底层逻辑,将传统动辄十年、投入数十亿、成功率低于10%的研发模式,转变为高效的数据驱动模式 [1] - 钱塘区通过高能级平台赋能和企业集群协同,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AI+生物医药”全链条产业生态,产业规模占杭州市总量的50%左右 [2][4][6] 产业战略定位 - 钱塘区是浙江省、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2][6] - 区域发展策略是立足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创新沃土,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汇聚创新动能 [1] 平台赋能与研发突破 - 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原创靶点发现与验证技术体系,已系统性发现12个具有临床潜力的新靶点 [3] - 研究院自建了覆盖从“靶点发现—分子设计—成药性预测—临床前评价”的全链条AI驱动原创药研发体系,大幅提升研发效率 [3] - 类似的技术攻坚在钱塘已经上演了200多次,研究院已与15家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成功孵化7家医药企业,承接项目140余项 [3] - 高能级平台扮演“技术辅导员”和“资源供给者”角色,帮助企业跨过研发难关,例如助力远森制药的全新靶点抗癌药物通过概念验证阶段 [3] 企业发展与融资成果 - 平台赋能助力企业快速发展,例如禹泓医药的YH001项目快速推进至临床Ⅱ期,帮助企业完成超过1亿元的融资,企业估值已达准独角兽标准 [4] - 钱塘区已集聚德睿、恩和、伽奈维、新视焰等本地高成长型AI医药企业,并吸引辉瑞等布局AI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落地,形成多元企业矩阵 [6] 产业集群与规模 - 钱塘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从“企业单点突破”到“集群协同发展”的跨越,全区现有生物医药企业1800余家 [4] - 产业集聚高端人才超500名、院士团队16个,产业规模占杭州市总量的50%左右 [4] - 全省首个核酸药物产业集聚区“杭州核酸药谷”已集聚赫吉亚、海昶生物、奥泰生物等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闭环 [4] AI技术融合与应用 - 全区已落地15个AI模型项目,布局18个省级以上AI科研平台,集聚人工智能企业110余家 [5] - AI技术深度渗透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在创新研发、企业培育、应用场景层面全面赋能 [6] - 应用场景涵盖新药研发与生物制造、辅助诊断与手术机器人、精准医疗与智慧临床发展 [6] -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研发的孤独症智能体“StellarCare AI”,通过学习全球2.5万余份前沿研究成果,将孤独症诊断窗口提前至18月龄,筛查准确率超85% [5][6] 未来发展规划 - 钱塘区将以开放姿态与创新策略,持续夯实平台基础、壮大产业规模,全力构建“AI+生物医药”融合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6]
钱塘江畔聚智赋能 AI+平台助推生物医药“加速跑”
每日商报·2025-10-24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