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摒弃“以帽取人”的科研评价机制
人民日报·2025-10-24 20:51

"'帽子'一步赶不上,步步跟不上""有'帽子'的和没'帽子'的,科研资源差距可大了"……在一线采访 时,记者不时会听到科研工作者为各种"帽子"分心和焦虑的话语。大力排除这种干扰,对于优化科研环 境至关重要。 科学突破,源自锐意创新的精神,扎根于鼓励创新的土壤。"帽子"本是对科研水平、实绩的认可。 期待建立起更科学的科研人才评价体系,推动营造资源流动高效、人才竞争公平、创新活力迸发的健康 生态,让每一个有志向的科研人员都能守住初心,让每一份资源都能推动有价值的科学研究。 扭转这一局面,先要为"帽子热"降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帽子"治理写入其中,提 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彰显遏制科研"逐帽风"的决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员会取消了"杰青""优青"等说法,体现了淡化"帽子"的鲜明态度。各部门各地方也不断优化考核机制, 减少对人才称号的过度依赖。 【责任编辑:杨鑫宇】 立,则要针对不同岗位和学科特点,建立以创新价值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与资源分配体 系。对基础研究、应用型研究,需要建立更精细的效果评价和长期跟踪机制。对于高校院所的教师,也 可以分为科研型、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