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通过向环卫工人支付5元人民币购买公厕粪便样本,并将一份样本拆分给多个虚假检测账户以伪造检测报告 [1][7] - 造假流程包括与经销商签订合同压货但不收款,用收集的样本完成检测出具报告后确认收入,再通过其他名目将款项返还 [7] - 时任公司主要负责人知情并亲自主导持续数年的系统性业绩造假,仅少数高管可参与机密销售策略会议 [1][7] - 2023年做空报告推算公司2022年实际销售额仅为7695万元人民币,与公布的7.65亿元人民币相差9倍,九成收入为造假 [8] - 做空报告指出公司核心产品常卫清在655家重点公立医院中仅进入26家,有实际开单量的仅11家 [8] 公司股价与退市过程 - 公司于2021年2月18日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超200%,市值突破300亿港元 [2][14] - 2024年3月28日因审计机构德勤对销售真实性提出质疑拒绝签字,公司被港交所强制停牌,股价定格在14.14港元 [9] - 停牌18个月后,公司于2025年10月22日发布退市公告,面临强制退市 [2][4][5] - 公司第一大重仓股持有人光大阳光智造基金六次下调估值,最终降至0.01港元,几近归零 [2][9] 公司产品与市场数据 - 公司核心产品常卫清于2020年11月9日获批中国首个癌症早筛产品注册证,临床数据显示对结直肠癌检测灵敏度达95.5% [12] - 2022年公司销售及市场开支达5.39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7.65亿元人民币的70.5% [14] - 公司宣称2022年常卫清收入3.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噗噗管收入2.01亿元人民币,新产品幽幽管收入2.08亿元人民币 [14] - 做空报告指出常卫清出厂价差异巨大,临床渠道1200-1600元,保险电商渠道600-1200元,民营企业渠道低至300-500元 [14] 行业背景与商业模式 - 中国癌症早筛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18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289亿美元,2025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 [12] - 公司商业模式试图复刻美国Exact Sciences旗下Cologuard的成功路径,后者2024年销售额达7.6亿美元,累计检测超750万人次,市场渗透率约6% [16] - Cologuard进入美国联邦医保依靠其10年预算影响模型:预计减少4.8万例结直肠癌、节省37亿美元治疗费用,净增支出仅9.2亿美元 [16] - 公司造假行为摧毁了临床数据的可信度与监管医保部门的信任基础,可能抬高后续企业进入中国医保的门槛 [18]
起底买环卫工粪便造假的“癌症早筛第一股”,幸亏中国医保没买单
观察者网·2025-10-24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