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观点 - 电商行业在年度“双11”大促期间面临集中性的消费纠纷高发期 主要问题包括预售定金规则争议 优惠活动缩水以及售后服务推诿等 [1][2][3] - 行业监管机构及消费者保护组织正积极发布消费提醒和实操指南 以指导消费者应对潜在陷阱并维护自身权益 [1][4][5] 消费投诉热点 - “定金不退”成为高频投诉词 有消费者预付200元定金购买洗衣机后因容量不符需求申请退货 商家仅退还尾款 [2] - 存在消费者预付100元定金购买家电 后因尺寸问题退货时遭遇商家以“定金不退”为由拒绝退还定金的情况 [2] - “优惠消失”是另一大投诉热点 有消费者因商品功能不符预期申请换货时 被要求补足100多元的优惠差价 [3] - 商品质量 虚假宣传 发货延迟等问题亦是近期投诉重点 [3] 主要消费陷阱模式 - 预售定金套路 商家以“不退定金”为由限制退货 或通过复杂规则诱导消费者违约 [4] - 优惠缩水 换货时以“优惠不重算”为由要求补差价 或通过先涨价再打折制造“虚假优惠” 此情况在跨店满减和直播带货中较多 [4] - 售后歧视 商家宣称“赠品不单独售后” 强制要求退回整套商品才处理赠品问题 [4] 消费者应对策略 - 针对定金问题 建议下单前截屏商品详情页的定金规则 明确“无违约可全额退款”条款 退货时在申请中注明要求并留存凭证 [5] - 针对换货问题 明确换货属于履行原订单约定 商家不得取消优惠权益 换货前应书面确认保留原优惠 对强制补差价行为可申请违约赔偿 [5] - 针对赠品问题 赠品破损缺失时可要求单独补发 商家需承担与主商品同等的售后责任 [5] - 建议消费者选择资质齐全 信誉良好的平台和网店 不轻信“全网最低价”等话术 所有消费凭证至少留存3个月 [5]
定金不退、满减优惠商品换货要补差价、赠品没有单独售后……“双11”网购要避开哪些陷阱?
央广网·2025-10-25 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