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判2025!中国黑磷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市场规模分析:制备技术突破百公斤级稳定生产,成本骤降推动多领域应用爆发[图]
产业信息网·2025-10-25 10:16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黑磷行业在制备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实现百公斤级稳定制备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其在新能源电池、半导体等领域的应用 [1] - 2024年中国黑磷行业市场规模约为0.38亿元,同比增长18.75% [1][9] - 行业呈现“龙头引领、多元共生”竞争格局,兴发集团主导上游原料与中游制备,瑞丰高材聚焦下游应用技术突破 [10] 行业发展历程 - 黑磷于19世纪末被发现,1914年由美国科学家Bridgman首次合成,证实其半导体特性 [4] - 21世纪初纳米技术兴起推动黑磷潜在应用研究,2014年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发现黑磷晶体管引发学术界关注 [4] - 2021年湖北三峡实验室依托兴发集团成立,实现百公斤级黑磷合成并向吨级产能突破,截至2025年9月已签订40项技术合作协议 [4]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为磷矿等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中游为黑磷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于电子器件、能源存储、航空航天等领域 [5] - 中国是全球磷矿石产量最大国家,2023年产量占全球40%以上,但磷矿储量同比下降6.75%至34.41亿吨,可能影响黑磷原材料供应 [7] 重点企业情况 - 兴发集团拥有磷矿储量约4.03亿吨,年开采能力达585万吨,实现百公斤级黑磷中试并推进100吨/年生产线建设,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20亿元,同比增长9.07% [10][11] - 瑞丰高材开发黑磷复合负极技术,将成本从3000元/克降至1元/克,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使能量密度提升40%,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2.62% [10][13]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驱动规模化生产与成本革命,兴发集团计划使生产成本下降52%,瑞丰高材黑磷片层纯度达99.95%,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制备的单晶黑磷薄膜迁移率达6500cm²/V·s [13] - 应用场景向多元化发展,在电子信息领域黑磷基场效应晶体管空穴迁移率达12000cm²/(V·s),在能源领域黑磷负极材料理论容量为石墨的7倍,在生物医学领域黑磷量子点用于肿瘤治疗 [14] - 行业政策持续驱动,黑磷被列入“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突破大面积单晶制备和界面调控技术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