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AI电商战略与成效 - 京东在2025年双11启动会上强调本届大促为AI等技术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届,通过免费开放大模型客服、设计智能体等服务以缩短消费者等候时间并助力商家增收[4] - 阿里巴巴淘天集团向消费者推出AI万能搜、拍立淘等6款AI导购工具,并向商家提供AI客服店小蜜5.0、AI美工等经营工具,其复杂语义下搜索相关性提升20个百分点,推荐信息流点击量提升10%,商家广告ROI提升12%[4] - 平台方通过AB测试验证AI技术和应用在商业实践中的效果,AI在电商领域的应用正在快速推进,Token消耗呈指数级增长[13] 商家应用AI的投入与成本 - 有3C家电品牌电商负责人表示,接入AI客服工具理论上可节省40%的人工客服成本,但免费版本往往需定制开发,产生定制服务与采购费用、员工培训及持续技术服务费等初始与持续投入[5] - 该3C家电品牌在天猫和京东两个平台的新增IT支出已较2024年总IT支出高出几十万元,AI工具涉及智能客服、营销文案生成等,均需不同程度的初始投入和持续订购费用[6] - 中小商家郑平指出免费AI工具多为基础操作,涉及经营则需选择付费产品,其以AI客服为例,实现平台承诺增益需一年时间检验能否回本[6] AI技术应用的挑战与风险 - 美妆商家沈君在全量应用AI客服后,于大促预售首日遭遇AI智能体答非所问、操作失准等问题,影响用户正常购物流程,导致需紧急投入人工客服团队补救,产生意外运营压力与隐形成本[7][8] - AI存在幻觉问题,例如为敏感肌护肤品生成"劲爽控油"标签的营销方案,商家需投入人力审核修正,基于历史数据预测的选品、销量预测工具可能使商家错失新爆款或对滞销品产生误判[10][11] - 商家担忧平台复杂的推荐算法与流量分发机制叠加AI工具后成为"黑箱",尤其重视核心商业数据安全,对AI决策持审慎态度,多采取小范围试水或让AI辅助而非替代的策略[11] 行业对AI电商的整体看法 - 电商代运营机构创始人认为行业正处于与AI的磨合期,必将经历阵痛,但电商竞争已白热化,效率提升和体验创新是关键,学会与AI共生是明智之举[12] - 平台方指出AI并非万能药,其辅助商家提效降本、做好营销与内容生产的前提是商家需具备好的品牌、清晰定位和客群[13] - 从当前商家的观望与测试状态来看,平台的AI电商故事仍处于早期阶段,落地仍需多方磨合[14]
“AI”上这个“双11”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