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城市管理的“治理精度”
齐鲁晚报网·2025-10-25 16:21
城市精细化治理模式 - 淄川区从党建引领、协同治理、柔性服务、细节关怀四个切口发力,推动城市管理[1] - 以“党建红引领城管蓝”为抓手,组建“一红一业一站一网”红色联盟,整合治理力量[1] - 红色联盟协调资金翻新停车位6500余个,新施划360余个,加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1.4万头[3] 党建引领与协同治理成效 - 常态化开展“局长进社区”活动130余次,现场破解楼道杂物堆积、路面积水等难题[3] - 物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2.8%,并通过“红黑榜”制度提升服务质量[3] - 通过三级协同治理累计规范商户120余家、清理违规外摆物品220余件、劝离流动摊贩110余起[4] 柔性服务与创新政策 - 针对早餐店推出“潮汐早餐点”政策,允许每日6:00-8:00在划定区域限时外摆[5] - 该政策使相关投诉量环比下降62%,商户营业额平均增长18%[5] - 将占道经营的小吃摊整体搬迁至南关桥西侧闲置区域,化解交通拥堵并形成网红夜市[3][4] 治理成果与未来规划 - 治理模式实现“区级专业指导+街镇属地落实+居民商户参与”,平衡城市秩序与烟火气[4] - 未来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升城市整洁度、有序度和温暖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