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启动下一代关键技术攻关 中国北斗的进化:从“天边”到“身边”(瞰前沿)
人民日报·2025-10-26 05:56

核心技术进展 - 北斗系统全球组网5年后,其稳定性、精准度和连续性依然保持世界一流水平,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系统定位精度实现从十米级至亚米级的跃升,时间同步能力迈入纳秒时代(即一秒的十亿分之一)[2] - 2024年9月发射的第59、60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级了星载原子钟配置,搭载了新型星间链路终端,用于下一代系统新技术试验 [2] - 北斗三号组网星主要使用氢原子钟,可实现“每300万年误差仅1秒”的极高精度 [3] - 采用Ka波段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使定轨精度提升至厘米级,全星座仅需约5分钟即可完成一轮全网通联测距 [3] - 新型星间链路终端采用“面对面”组网技术,能实现“一星通,星星通”,减轻地面管理维护压力 [3] 应用拓展与市场规模 - 北斗系统已全面融入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众消费、共享经济、民航、海事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 [1] - 系统通过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融合,形成“北斗+”、“+北斗”的创新应用模式,例如智能交通“绿波带”控制 [4] - 国内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累计出货接近23亿片(含智能手机),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20亿台/套(含智能手机)[5] - 截至2024年底,主要行业领域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总量已接近3000万台/套 [5] 未来发展规划 -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中国将在确保北斗三号稳定运行基础上,建设下一代北斗系统 [6] - 计划于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系统建设 [6] - 下一代系统代际特征为“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旨在提供米级至分米级实时高精度服务 [6] - 下一代系统将覆盖深空,形成“月球北斗迷你系统”,为载人登月、月球基地、火星飞船提供导航和通信服务 [6] - 中国已成功构建国际首个基于远距离逆行轨道的地月空间三星星座,建立了百万公里级星间测量通信链路,未来计划建立统一的地月空间时空基准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