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更大直径、更快速度、更深地层!中国盾构机未来五年这样做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10-26 06:12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核心观点为“十五五”时期需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以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和“沧渊号”为例,展现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7][8] “江海号”盾构机技术规格与项目背景 - “江海号”由中铁十四局和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联合打造,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重量超过5000吨,整机长度150米,内部高度超过5层楼 [1][2] - 该盾构机专为海太长江隧道项目定制,该项目连接江苏省南通海门区和苏州太仓市,过江隧道全长11.185公里,其中盾构隧道段长9315米,是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2] - 隧道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建成后过江通行时间将从1小时压缩到10分钟 [2] “江海号”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 - 主要技术挑战包括超长距离掘进(9315米)对主轴承可靠性的极高要求,以及最大埋深75米、水压超过7.5bar(相当于指甲盖面积承受7.5公斤压力)下的高压换刀难题 [3][4] - 针对主轴承,研制团队选用了直径8.6米的世界最大直径整体式主轴承,设计寿命超过2万小时,富余系数提升至2倍以上,远超工程实际需求 [3] - 针对高压换刀,团队攻关两年多,借鉴深海钻井平台技术,创新研制成功常压换刀技术,为每把刀具加装高压闸门 [5] - 设备装配精度以“丝级”计算(一丝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6),并需在软土层掘进时将沉降控制在毫米级 [3][5] “江海号”与“沧渊号”的智能化与数字化水平 - “江海号”创新应用了主轴承全状态实时监控系统、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管片构件智能拼装机器人等几十项新技术,是一台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智能盾构机 [5] - 设备配备成千上万个传感器,产生的海量数据实时汇聚至主控制室和地面控制平台 [5] - 负责左线隧道的“沧渊号”由中交天和研制,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过5650吨,核心零部件及智能化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了约20多项新技术 [5][6] 中国盾构机行业发展历程与全球地位 - 经过二十年自主创新,国产盾构机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赶超,目前中国盾构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 “十四五”时期,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直径14米及以上)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呈现出数量快速增长、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深化的特点 [7] - 应用场景从地铁、公路隧道向穿江越海通道、深层地下空间、能源通道等领域延伸,掘进方向也从水平向斜向、竖向甚至拐弯掘进发展 [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未来将朝着更大的开挖直径、更快的掘进速度、更深的掘进深度、更多的应用场景持续发力 [8] - 技术研发方向包括基于海量数据积累的盾构机数字孪生大模型技术,目标是使设备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在技术领域持续实现世界领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