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堰新发现文物点,真不少!
人民日报·2025-10-26 06:12

普查总体成果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湖北十堰新发现文物点924处,新发现率达到28% [1] - 复查不可移动文物3267处,并实施了七大专项调查 [1] - 普查工作基于问题导向,针对本地旧石器时代遗存丰富和武当山文化资源集聚的特点,将“堵河流域旧石器文物资源调查”与“武当山石刻文物资源调查”列为重点专项 [1] 专项调查实施 - 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在完成两项重点专项调查基础上,依托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线索,开展了五项新增专项调查 [1] - 新增专项调查包括武当山“两道一路”、三线建设军工遗产、老城古老建筑、襄渝铁路及老旧人防工程,精准触及历史文化深层矿藏 [1] 重大考古发现 - 武当山南岩宫采石场发现石刻群,岩壁高20米、长200米,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岩画和文字位于岩壁下部1至5米范围内 [2] - 石刻群图案包含石殿、阶梯、赑屃、祥云、鱼、鼠及一位身骑大马、头戴官帽的人物形象,并刻有“州督工大人”等字 [2] - 岩画周边刻有“皇庆元年壬子”(1312)、“至元五年斋月”(1339)、“永乐十一年”(1413)等年号,以及“荆州卫”、“武昌卫戍造事”等文字,印证明代永乐时期大兴武当的史实 [2] - 该岩画是十堰首次发现的岩画类型遗存,填补了鄂西北地区岩画遗存资料空白 [2] - 堵河流域东钦村遗址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器标本,包括石核、刮削器、手镐、尖状器等制作精良的器物 [3] - 根据化石形态可辨识出肢骨、头骨和牙齿等部位,初步推断该遗址为古人类屠宰场或核心生活区 [3] 技术方法与挑战应对 - 针对古建筑缺乏文字记载、年代成谜以及连片民居边界模糊等难题,启动对口支援机制,邀请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专家进行远程及现场指导 [4] - 对于武当山“两道一路”等线性文化遗产分布范围广、边界不规则的问题,引进具有信息采集和自动落图功能的先进设备终端,设备重5公斤,可一次性生成普查所需全部数据 [4] - 在路线完全湮没于荒草树林时,寻求湖北省考古院专家协助甄别路线、研判价值 [4] 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 - 通过向外借智、向科技借力,保障了普查成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5] - 在实战中培养出一支本土青年业务骨干队伍,为未来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力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