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天活动趋势 - 自2020年以来全球火箭发射次数连续三年创下新高,全球航天活动显著增加[1][25][30] - 2024年全球运载火箭共计完成265次发射,入轨发射总计259次,比2023年的221次增加17%,平均1.4天完成一次火箭发射[28] - 美国2024年完成154次火箭发射,占全球入轨发射总量59%;中国完成68次,占全球总量26%[28] - SpaceX的猎鹰系列火箭占全球发射总量的50%[28] 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展 - 2024年中国两大巨型星座(GW及G60)正式组网开启,标志着2025年星座部署将进入常态化发射的新时代[1][30] - GW星座由12992颗卫星组成,2025年7月底以来发射频率显著提升,从01-05组星的一到两个月发射间隔缩短至05-07组星的3-5天[8][9][10] - 截至2024年末,SpaceX星链卫星已累积发射超7000颗,而中国星网GW及垣信G60分别部署了10颗和54颗卫星[1] - 千帆星座已完成五次"一箭18星"发射,垣信卫星于2025年7月发布发射服务招标,预计建设有望逐步提速[10][11] 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发展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建成一号和二号发射工位,可实现"7天发射+7天恢复"高效测发模式,满足每年各16次的发射需求[12][29] - 2025年下半年多款大运力民营液体火箭计划首飞,包括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天兵科技天龙三号等,目标将单位发射成本降低到2万元/kg左右[13] - 蓝箭航天于2025年7月25日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科创板上市进程[13] - 海南商发二期项目计划新增三号、四号发射工位,建成后将形成"两期四工位"格局,更好满足高频次发射需求[12]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竞争 - SpaceX斥资170亿美元收购EchoStar的50MHz黄金频谱资源,使其摆脱对地面运营商频谱依赖,可将直连卫星容量提升20倍,系统总容量增长100倍[2][3][4] - 通过芯片嵌入技术,SpaceX实现普通手机无需外接天线即可接入卫星网络,服务能力从文本传输提升至语音通话和流媒体数据[2][4] - SpaceX采用"偏远地区自营+城市合作"的混合商业模式,已在五大洲部署600多颗直连卫星,服务超600万用户[2][4] - 中国工信部2024年8月印发指导意见支持手机直连卫星发展,目标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5][6] 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 - 中国600瓦霍尔电推进系统完成星座级批量点火,创造国内组网卫星电推入轨任务执行最短时间纪录[20] - 2025年1月中国成功完成微厘空间01组"一箭十星"发射和巴基斯坦PRSC-EO1"一箭三星"发射任务[21] - 国家航天局主导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开放50家成员准入,以"技术共研-数据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补全产业链短板[17] - 垣信卫星发布13.36亿元发射服务招标,包括4次一箭10星和3次一箭18星发射服务[10][17] 市场规模与前景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5年3764.2亿元增长至2020年超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预计2024年超2.3万亿元[26] - 预计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2030年接近10万亿元[26] - 卫星互联网在军民领域应用广泛,目前中国航天产业辐射的产业链规模已超过万亿[26] - 卫星互联网具备覆盖范围广、跨洲际通信时延低、建设成本低等优势,与地面通信系统形成互补融合定位[26]
中信建投:商业航天产业链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