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了哪些信号?十大券商解读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0-26 09:53

核心观点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擘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核心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1] - 规划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1] -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内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规划的关键主线 [3][5][6][8] 经济发展目标与定位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定位承前启后 [1][3] - 重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2035年远景目标 [12] - 明确提出“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具备坚实支撑 [6][12]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 “新质生产力”首次纳入全会规划框架,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引领其发展 [3] - 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主要目标,预计将强化基础研究投入和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5]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对制造业的重视和保持其合理比重 [1][7] - 关键攻关领域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等“卡脖子”环节 [5] 内需与市场建设 - 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2][6] - 强调“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或将步入加速阶段 [6]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结合近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及5000亿元财政安排以支撑目标 [6] 资本市场展望 - “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有望呈现“长期”、“稳进”趋势,A股具备基本面支撑,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9][12] - 规划释放的积极信号,结合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及海外流动性预期趋松,将进一步巩固A股中长期慢牛格局 [12] 潜在产业机遇 - 产业机遇集中于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电子信息制造、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 [11] - 服务消费和生产性服务业(如科学技术、金融、信息服务)存在提升空间,有望与制造业融合加速发展 [11] - 海洋产业(海洋旅游、交运、船舶、电力、生物医药)及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有望加快发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