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视点丨虚标支数、标签造假……小心“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
新华网·2025-10-26 09:55

行业乱象表现 - 市场上存在床上用品“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问题,合格证标有“160支贡缎高定系列”等字样,标价达两三千元 [1] - 市场监管部门抽检10个批次产品中,有6批次存在虚标支数问题,例如某标称180支的产品实测经纱仅38.6支、纬纱61.4支 [1] - 线上直播间使用“120支长绒棉”等话术进行销售,南通市场监管部门对网销家纺进行调查,查封扣押涉案物品7389套(件) [4] 造假手段与环节 - 部分商家随意粘贴合格证标签,并提供虚假检测报告,存在“标签-报告-包装”一条龙造假现象 [5] - 行业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不广泛,消费者难以查看面料从棉花种植到出厂的全流程信息 [5] - 平台和专业市场对商户资质及宣传内容审核不严,有时并未要求商户提供产品检测报告 [5] 问题成因分析 - 违法成本低是重要原因,根据产品质量法,虚假标注最高处罚金额仅为货值三倍,威慑力不足 [6] - 不同支数产品间成本差异大,80支与100支纱的价差达1万元/吨,虚标可产生巨大利润空间 [4] - 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怕麻烦、不愿自费进行专业检测的心理,即便消费者发现问题也因投诉流程复杂而放弃 [6] 品质衡量标准 - 支数是衡量家纺品质的关键指标,代表单位重量下的纱线长度,支数数值越大表明面料越细腻、手感越柔软 [3] - 百支以上属于高端产品,160支产品织造难度大,市面上流通量不多,若价格过低则存在虚标可能 [4] 治理建议与动向 - 需加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治理,强化过程监管和全链条追踪,提升违法惩戒力度 [7] - 建议引入家纺产品“一品一码”溯源机制,对棉花采购、生产加工、质检等环节全程记录 [9] - 平台应加强对入驻商家和销售人员的审核,建立商品质量监控体系和黑名单制度 [9] - 需推动更新相关法律细则,加大对虚假标注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