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彭竹英奶奶的个人经历,记录了日军侵华战争期间对平民造成的深重苦难,特别是使用毒气弹等武器导致平民伤亡和“慰安妇”制度的暴行 [1][2] - 受害者经历长达数十年的身心创伤,在晚年通过公开讲述和参与国际申诉等活动,致力于让世人铭记历史并寻求正义 [3] - 尽管战争带来永久伤害,但幸存者最终选择直面历史,并在生活中寻找意义,体现了生命的韧性 [3][5] 历史事件与个人遭遇 - 1938年7月日军进攻时,彭竹英一家七口从洞庭南路逃往虾子山躲避,遭遇飞机投掷炸弹,两位亲人因高烧、拉肚子在几天内离世,彭竹英眼睛开始模糊 [1] - 日军在虾子山地区使用毒气弹,导致树木掀翻、泥土飞溅并伴有难闻气味 [1] - 1944年5月日军“扫荡”期间,双目失明的彭竹英未能逃离村庄,被日军抓到据点遭受折磨,导致双脚浮肿,约一个月后才被附近老百姓发现送回家 [2] - 彭竹英的姐姐彭仁寿14岁时被日军发现,为保全村50多名男女老少不被烧房而主动走出,先后两次被带至“慰安所”遭受折磨,最后被日军在肚子上捅了一刀丢弃 [2] 战后生活与心理影响 - 彭竹英因双目失明只能做简单活儿,后与一打鱼汉生活,丈夫于2005年离世后她独自生活 [2] - 战争经历导致其长期做噩梦,感到心头压着巨石喘不过气,但因羞耻感从未向丈夫讲述遭遇 [3] - 2018年7月彭竹英在姐姐彭仁寿的鼓励下决定公开讲述秘密,随后感到轻松,并开始参与南京国家公祭日、支持韩国幸存者李容洙国际申诉等公益活动 [3] - 彭竹英向一位反战的日本年轻人表示不怪他个人,但指出其长辈欠她一个道歉 [3] 城市变迁与个人记忆 - 彭竹英记忆中的岳阳古街有从湖面吹来的清爽风,慈氏塔上落满鸥鸟,水天一色,每年农历五月岳阳楼边湖面有赛龙船活动 [3] - 通过收音机,彭竹英了解到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正在进行改造 [3] - 文章结尾描述维修后的岳阳楼和慈氏塔更为坚固,湖水与天空一样蓝 [4][5]
必须说出的真相(寻访)
人民日报·2025-10-27 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