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1+6”改革落地有多重意义
 证券日报之声·2025-10-28 01:08
科创板“1+6”改革落地 - 科创板“1+6”改革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武汉禾元生物、西安奕斯伟材料、广州必贝特医药成为科创成长层设立后首批上市的三家未盈利企业 [1] - 改革中的“1”指设立科创成长层,旨在精准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1] 制度包容性与资本生态 - 科创成长层彰显制度包容性,为“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搭建连接技术与资本的桥梁 [2] - 该制度适配“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被视为一场“及时雨” [2] 融资渠道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 科创成长层畅通硬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3] - 改革后科创板新增受理26家企业,其中8家为未盈利企业,同时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已纳入科创成长层 [3]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将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已有相关企业推进IPO进程 [3] 估值逻辑与资金引导 - 科创板引导市场从关注短期利润转向评估企业技术壁垒、市场潜力和长期价值 [4] - 改革落地以来新增21只科创板ETF上市,上交所上市科创板ETF总数达105只,总规模3000亿元,覆盖科创50、科创100等宽基及人工智能、半导体等行业主题 [4] 企业上市后发展实践 - 企业上市后需专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能力是立足根本 [5] - 例如芯联集成电路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国内90%以上的新能源车企,泽璟生物制药上市后实现3个新药获批上市 [5] - 寒武纪平移至科创成长层后4个月,通过科创板再融资机制成功获取39.85亿元定增资金支持研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