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he Bermuda Triangle of Talent’: 27-year-old Oxford grad turned down McKinsey and Morgan Stanley to find out why Gen Z’s smartest keep selling out
Yahoo Finance·2025-10-26 18:03

精英毕业生职业选择趋势 - 过去半个世纪精英毕业生的职业路径出现显著集中化 20世纪70年代仅有5%(二十分之一)的哈佛毕业生进入金融或咨询等行业 而20年后该比例跃升至25%(四分之一) 去年哈佛毕业生中有半数进入金融、咨询或大型科技公司 [3] - 精英毕业生起薪大幅飙升 2024届哈佛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显示 40%的毕业生起薪超过11万美元 而在进入咨询或投资银行业的毕业生中 近四分之三(75%)起薪超过该门槛 [3] - 顶级雇主对顶尖人才形成强大虹吸效应 牛津大学等精英学府的职业招聘会由银行和咨询公司主导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则显得无足轻重 毕业生流向麦肯锡、高盛和年利达律师事务所等“精英离职计划三巨头” [4][6] 高薪职业的吸引力与陷阱 - 金融与咨询行业初期吸引力并非完全基于薪资 更多来自“无限选择的幻觉”和社会地位 大多数精英毕业生最初并非基于薪资做出职业决定 [5][6] - 高收入刺激高消费形成恶性循环 生活成本膨胀使离职变得困难 在纽约一名单身成年人年收入需达到约13.6万美元才能舒适生活 在伦敦年薪6万英镑仅能提供相对舒适(可储蓄而不靠工资度日)但仅有4%的英国毕业生预期达到该收入水平 [9][15] - 职业发展路径存在锁定效应 尽管多数人计划工作两三年后离职追求梦想 但极少有人真正实施 抵押贷款、装修和生活方式的“悄悄膨胀”使离职门槛不断提高 [7][10] 行业历史发展与结构性因素 - 金融与咨询行业扩张与20世纪下半叶西方经济金融化和放松管制趋势同步 新自由主义革命推动资本市场扩张 催生金融工具操纵新行业 同时政府和企业在市场效率旗帜下将专业知识外包给私人公司 催生现代咨询业(三大咨询公司中最晚成立者为1973年) [14] - 新加坡在1980年代开始与企业争夺顶尖毕业生 提供早期工作机会 并将高级公务员薪酬与私营部门工资挂钩 成功留住顶尖人才 [19] - 非营利组织借鉴咨询公司招聘策略 英国“教学第一”和美国“为美国而教”项目采用选择性队列、“领导力项目”品牌和快速责任分配等技巧 吸引精英学生进入教育领域而非企业董事会 [20] 替代模式与解决方案 - 硅谷加速器Y Combinator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将有创意的技术人员创建的公司总价值推至约8000亿美元 超过比利时经济规模 其成功源于降低风险成本:小额支票、快速反馈和使失败可承受的文化 [17][18] - 当前体系将冒险变为特权 解决方案在于制度设计 应降低尝试的负面影响 提高尝试的声望 使机构朝向变革或承担风险的方向发展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