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与金融属性共振 沪铜估值中枢上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5-10-28 07:33
铜价驱动因素 - 10月沪铜价格创年内新高,估值中枢上移,受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共振驱动 [1] - 商品属性驱动源于铜矿供应扰动,2025年以来多座大型矿山局部或全部停产,导致全球铜供需由紧平衡转向短缺格局 [1] - 金融属性驱动源于美联储9月再次启动降息进程,并暗示将停止缩表,流动性宽松支撑铜价 [1] 供应端基本面 - 铜矿供应面临资本开支不足和品位下滑的双重制约,阶段性罢工、停产事件导致供应增量有限 [1] - 截至10月25日,国内铜精矿现货加工费(TC)报-42.6美元/干吨,创历史新低,冶炼厂对铜矿资源竞争激烈 [1] - 尽管TC大幅下行,但因硫酸等副产品收益良好,大型冶炼厂仍能维持现金流,产量未受制约 [1] 需求端基本面 - 全球精炼铜消费需求韧性较强,2025年1-8月全球消费量1883.40万吨,同比增长5.90% [2] - 中国是主要需求增量来源,同期精炼铜终端消费量1061.72万吨,同比增长11.05% [2] - 10月沪铜价格站上80000元/吨抑制部分需求,但下游负反馈相对温和,现货维持升水 [2] 库存与跨市场套利 - COMEX铜较LME铜出现4%-5%溢价,吸引非美地区铜流入美国,加剧非美地区供应偏紧格局 [3] - LME铜库存约13.6万吨,处于近10年来约27%分位水平,但持仓量较高导致虚实比偏高,存在挤仓风险 [3] 宏观影响因素 - 美国9月CPI数据巩固市场对美联储10月会议降息预期,基准情形下年内或仍有两次降息 [2] - 未来关注美联储降息节奏是否超预期或重新启动扩表,以及市场是否从宽松交易切换至复苏交易 [2] - 短期铜价快速上涨后,宏观因素扰动加剧,需关注关税政策、海外降息等方面变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