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湖北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力争2027年产业规模达3500亿
长江商报·2025-10-28 07:57

文章核心观点 - 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释放产业潜力,壮大智能经济 [1] - 目标到2027年,将湖北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产业发展集聚区、融合应用样板区,并推动武汉市进入全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第一梯队 [1] - 2024年湖北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107亿元,2025年前9个月产业规模已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预计2025年全年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 [1] 产业发展目标与规模 - 明确2027年发展目标:建成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产业集聚区、融合应用样板区及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中部枢纽 [1] -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5年前9个月已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预计2025年全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 [1] - 到2027年,产业规模目标达到3500亿元,并培育5个100亿级产业园 [6]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 人工智能产业被纳入九大新兴特色产业,并已发布一系列规划文件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2] - 出台"技改13条"、"数字经济新15条"等政策措施,围绕计算中心、揭榜挂帅等方面予以资金奖补 [2] - 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百亿元 [2] 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 - 推进优势领域集聚攻坚,围绕深度学习通用芯片等优势领域开展技术攻坚 [2] - 聚焦群体智能、类脑智能、具身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等方向,鼓励高校联合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2] - 开展大模型基础架构创新、多路径技术探索、多模态数据处理等共性技术攻关 [2] - 推动先进存储产业联合创新,开展高带宽存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3] 基础设施与要素支撑 - 系统布局三大基础设施:提升数据供给能力,强化末端感知,构建覆盖多领域的智能感知体系 [3] - 推进算力共享,构建全省统一的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形成"1+3+N"的平台体系 [3] - 深化网络互联,推进"双千兆"向"双万兆"演进,推动6G试验网建设,5G-A和OTN全光网络覆盖全省17个市州 [3] 产业生态与企业培育 - 湖北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1215家,建成80多个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5] - 武汉34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或学院,聚集21位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院士 [5] - 实施梯度培育计划,通过招引、壮大、扶持、培育、孵化等方式建立全方位梯次培育服务体系 [5] - 培育壮大头部企业,催生"人工智能+高速移动互联+先进存储"等新业态,目标打造千亿级规模企业 [5] 重点领域与集群发展 - 围绕人工智能芯片、高端光芯片、元宇宙、自动驾驶、低空飞行等领域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6] - 支持各地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六个"万人研发基地",支持武汉打造"世界存储之都"和"世界工业软件之都" [6]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6] 应用场景与融合发展 - 推动"人工智能+"与科研、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建造等领域深度融合,赋能经济发展 [6] - 推动"人工智能+"与政务、安全治理、生态治理等领域结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6] - 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医疗、交通、校风等领域结合,赋能人民生活新体验 [6] 生态优化与保障措施 - 构建新兴产业推进机制,拓宽人才培育渠道,深化科技金融改革,营造创新发展氛围 [6] - 加强省级统筹,鼓励各市州政府以"人工智能+"行动为抓手发展壮大智能经济 [6] - 在健全推进机制、创新金融支持、完善政策标准等方面先行先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