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球大数据精准“把脉”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人民网·2025-10-28 09:21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尺度可持续发展科学监测报告(2025)正式发布,对2015年以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深度精准评估[1] - 全球可持续发展整体进程远低于预期,形势十分紧迫,在监测的18项关键指标中仅1项维持“无净损失”状态[2] - 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系统性风险累积,亟须各国强化行动力度[4]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 - 当前联合国评估机制面临挑战,包括各国统计能力参差不齐、数据标准不一、汇报周期长、部分数据缺失,难以实现全球统一连续精准监测[2] - 报告系统性整合卫星遥感、地面传感网络、社会统计调查等多源地球大数据,针对18项高度空间异质性可持续发展指标建立独立标准化科学监测体系[2] - 18项关键指标中有11项亮起“黄灯”或“红灯”,面临“显著挑战”或“重大挑战”,其中8项指标明确显示“退步”趋势[3] - 退步领域涉及粮食安全、水资源可持续性、海洋生态健康、陆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变化应对等人类生存发展核心方面[3] 国家层面贡献评估 - 通过15项具有国家自主贡献特征指标进行综合测算,中国、加拿大、巴西、挪威等国成为排在全球前列的“正向贡献者”[5] - 中国15项指标平均贡献度居全球首位,体现推进全球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过程的国际责任与担当[5] 报告建议与未来方向 - 提出三项建议:加快填补数据缺口提升评估数据完整性时效性;深化“食物—水—能源”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关联分析;基于空间差异化评估结果优化政策与资金配置[5] - 报告评估方法体系与研究成果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共享,为可持续发展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循证行动提供技术支持[6] - 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仅剩不足五年,全球合作至关重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