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你买的“伟哥”还是伟哥吗?一场针对中国男性的消费暗战
经济观察网·2025-10-28 09:48

市场概况与规模 - ED类药物在中国年销售量突破上亿片,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人民币,消费者正以每分钟200片的速度购买[2] - 2015年至2023年间,中国ED类药物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20%,市场规模从不足30亿元迅速增长到接近100亿元[4] 市场历史与演变 - "伟哥"名称起源于1998年美国FDA批准西地那非上市,中文媒体音译为"伟哥"并使其成为ED治疗药物的代名词[3] - 1998年6月有国内企业注册了"伟哥"商标,导致2000年Viagra进入中国市场时无法使用该名称,转而注册"万艾可"[4] - 2014年西地那非专利保护到期,中国ED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期[4] 市场竞争格局与乱象 - 市场上出现数百个ED药物选项,价格从每片3元到30元不等,包装均印有"伟哥"标识并宣称"进口"、"27年大品牌"等信息[1] - 部分企业采用商标授权模式,将"伟哥"商标授权给多家生产企业使用,形成完整产业链[5] - 市场上涌现出数十种都与"伟哥"相关但生产厂家、质量标准各不相同的ED类药物产品[5]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权益问题 - 多家企业共用同一商标却执行不同的质量标准,营销环节存在系统性误导行为[6] - 电商平台存在打着"Viagra"、"27年原研品质"名号却非原研公司生产的产品,甚至有企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6] - 有消费者购买到标题为进口伟哥但实际为压片糖果的产品,服用后无效果,且退货维权困难[6] 行业认知与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对ED药物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往往只认"伟哥"商标而忽视生产厂家、成分含量等关键信息[7] - 不良商家充分利用消费者的认知漏洞,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工艺、纯度、辅料等方面存在差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