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教融合“破题”人才瓶颈 山东职教赋能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中国新闻网·2025-10-28 13:25

产教融合模式 - 聊城市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葫芦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融入教学 打造非遗与电商融合的特色教学模式[1] - 临沂市工业学校通过开设常林班、戴克班、金沂蒙班等定制班级实现“订单式培养” 年输送技能人才500余人[2] - 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与珞石机器人、山能集团等28家大中型企业合作 通过“订单班”“校中厂”等模式共建育人平台[3] 专业设置与产业适配 - 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紧扣当地“1+5”主导产业和“两大千亿产业集群” 构建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特色专业群 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前沿专业[3] - 郓城县针对电子商务、电工、焊工等热门领域开展技能培训 每年组织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一系列培训活动[4] - 山东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 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4] 人才培养成效与规模 - 临沂市工业学校南校区建成投用后 每年将提供3300个职教学位 输送1300余名高职生源和1000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毕业生本地企业就业率超90% 年短期技术技能培训能力突破3万人次[2] - 山东现有职业院校547所 在校生274.4万人 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4] -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等主要领域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4] 特色产业赋能案例 - 聊城市东昌府区葫芦产业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 种植加工量占全国市场份额75% 年综合效益达16亿元人民币 学校计划牵头成立“聊城葫芦产业产教联盟”[1] - 非遗电商专业学生作品在直播中成为“爆款” 让学生在实战中收获职业自信[1] - 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生直接参与真实产品制造 实现“学习即实践、毕业即上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