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丨警惕“AI依赖” 人机共生时代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新华网·2025-10-28 13:40
AI依赖的潜在风险 - 过度依赖AI进行思维外包可能导致人类逐渐丧失思维主导权[1] - 长期使用AI大语言模型会导致大脑神经连接数降低 影响语言和行为能力[2] - 生成式AI会削弱批判性思维能力 导致过度依赖并可能削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 AI对工作的影响 - AI完成工作的烧脑部分后 人类仅剩机械性执行 工作沦为被动填空[3] - 工作被动填空可能导致心理疏离 丧失工作动力[3] - 企业部署AI时应小范围试点 观察对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影响[3] AI应用的可靠性问题 - AI生成内容的专业化程度让使用者容易轻信 但对技术缺陷认知不足[4] - 英国高等法院要求律师防止AI滥用 因发现数份可能由AI生成的虚假案例引用被提交至法庭[4] -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发布的儿童慢性病报告因使用生成式AI内容出现重大引用错误[4] AI在科研领域的双刃剑效应 - AI显著推动科研进程 可用于绘制蛋白质结构 研发新型抗生素 加快文献综述进度[4] - AI产生的幻觉出现在论文评审或研究中十分令人担忧[4] - AI可能带有训练数据中的偏见 进而加剧种族 性别等不平等问题[4] 人机共生的未来路径 - 未来10年知识型劳动者将分化为AI乘客与AI驾驭者两类群体[7] - AI乘客将认知工作全权交由AI打理 最终可能被AI取代[7] - AI驾驭者坚持主导AI运作 把AI生成内容当初稿 严格核查结果 有时关闭AI独立思考[7] 建立AI使用边界 - 需要学会分辨哪些场景适合用AI 哪些场景需要人工辅助和判断[7] - 应对自己的心智认知掌握主动权 有意识建立AI缓冲带[7] - 可进行对抗性生成 当AI给出契合观点时用批判性思维质疑 跳出思维惯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