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行为与银行策略 - 全球仅1.93%的消费者在2025年更换其主要银行,客户惯性显著,使得声誉和净推荐值(NPS)至关重要 [2] - 较低的费用以及亲友推荐是客户转换银行的两大主要驱动因素,银行可通过加强透明度、奖励客户留存(如降低维护费、提供基于客户关系的福利)来显著受益于口碑增长 [2] - 传统银行持续专注于吸引新客户,却忽视了长期客户,这一差距侵蚀了长期信任 [3] - 每年更换主要银行的消费者不足2%,凸显了早期获取客户的价值,通过以教育为主导的数字产品吸引年轻客户,可在竞争关系形成前捕获长期价值 [10] 数字渠道与实体网点 - 尽管79%的消费者可使用实时支付系统,但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仍倾向于前往网点开设账户,高净值客户(流动资产超过10万美元)是网点最频繁的使用者,将其视为咨询和关系中心 [6][7] - 实体网点对于高价值产品(如抵押贷款和财富管理)的销售具有战略重要性,减缓网点关闭速度对于留住偏好面对面指导的年长或数字信心不足的客户至关重要 [4][6] - 日常活动(如余额查询、转账)以在线渠道为主导,但多数消费者在开户或申请抵押贷款时仍偏好访问网点 [6] 技术与运营 - 为维持混合服务环境,银行正大力投资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可提供全天候问题解决和客户支持,云系统则允许快速部署产品(如抵押贷款、保险)并帮助降低运营成本 [5] - 金融欺诈显著升级,2025年全球28%的消费者曾是受害者(高于一年前的18%),欺诈者利用生成式AI制作逼真信息甚至合成语音,提高了诈骗的复杂性 [19] - 银行被敦促将先进的AI检测与消费者教育相结合,通过互动反欺诈教程、应用内验证工具以及代币化、单次使用虚拟卡来减少风险暴露 [20] 支付模式演变 - 实时支付系统现已覆盖全球79%的人口,但仅19%的全球用户同时将其用于点对点转账和零售购买,表明其在电子商务中的普及度仍低于点对点转账 [11] - 由开放银行驱动的账户对账户(A2A)支付正日益流行,全球一半消费者曾使用银行支付选项,尤其在亚太、中东和非洲及拉丁美洲地区,这些系统可实现即时结算,绕过卡网络费用 [12][13] - 如果偏好的支付方式不可用,三分之一的消费者会放弃在线交易,整合多种支付选项(如卡、钱包、先买后付、A2A)的商家可以提高转化率和平均购物车价值 [14] - 移动支付偏好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店内非接触支付在欧洲和中东非洲占主导,而二维码系统在亚太和美洲领先,亚太地区76%的移动支付为非接触式,欧洲为61%,美洲为51% [16] 金融教育与客户参与 - 许多消费者对投资仍不确定或认为风险过高,数据显示33%为退休投资,22%为积累财富,17%为获得定期收入,但理解有限和信心不足等障碍持续存在 [8] - 提高金融素养具有可衡量的商业价值,更理解金融产品的消费者更可能交叉购买保险、投资或贷款,且违约可能性更低,银行可通过嵌入简短互动教程和提供奖励来加强参与度 [9] 行业战略重点 - 行业成功关键在于平衡自动化与真实性,消费者期望即时、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也要求其资金和数据安全的保障,银行必须利用AI和云技术提供全天候可靠性,保持网点开放以进行高价值互动,并确保费用和奖励的透明度 [21] - 便利性已成为基线要求,真正的竞争货币是信任,通过负责任的数据使用、公平定价、金融教育以及安全无缝的交易来赢得信任 [22] - 对于银行和支付提供商,战略要务是使实时和嵌入式支付像非接触卡使用一样无缝,同时嵌入能在几秒钟内阻止可疑交易的强大欺诈检测系统 [15] - 安全性是决定性因素,30%的非用户表示如果移动钱包比卡或现金更安全则会采用,27%表示如果提供更好奖励则会采用,生物认证方法(如指纹、面部识别)为主流提供了增强安全性和更快结账的机会 [17][18]
Banks turn to AI and real-time payments amid demand for hybrid services
Yahoo Finance·2025-10-28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