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约时常难成功、坐轮椅上车顶着头,预约一辆无障碍车咋这么难?
新京报·2025-10-28 21:08

北京市无障碍出租车市场现状 - 北京市范围内所有京B牌照的无障碍巡游出租车已全部下线淘汰报废 [1][3][4] - 2017年北京市无障碍出租车(含网约车)总数仅200余辆,当前首汽约车平台在运营的无障碍网约车仅几十辆,与需求严重不匹配 [2][19] - 无障碍出行需求群体广泛,包括残障人士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51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5%,其中失能老年人总数约41.63万人 [1][35] 主要服务平台运营情况 - 首汽约车是北京市内提供无障碍网约车服务的主要平台,要求用户至少提前2小时预约,但车辆响应速度不稳定,周末及节假日高峰期约车成功率极低 [5][12] - 滴滴出行App虽有"无障碍车"选项,但记者多次尝试预约均失败,系统提示"附近暂无车辆";曹操出行在全国累计投放超1000辆无障碍专车,但未在北京开展此项服务 [20][25] - 无障碍网约车费用高昂,首汽平台起步价98元(含30分钟5公里),4小时包车价458元(30公里),8小时包车价898元(60公里) [12][16] 车辆配置与服务体验问题 - 现有无障碍车辆配置不足,主要使用改装的上汽大通G10车型,分为手动轮椅坡道和电动升降平台两种,但用户预约时无法选择车型 [18][19] - 车辆内部空间对身高超过172厘米的乘客不友好,可能出现"顶头"情况,乘坐舒适度差 [18] - 电动升降平台车型体验更佳但更难预约,手动坡道车型需司机与家属共同推轮椅上车,体验感较差 [18] 行业挑战与发展障碍 - 无障碍车维护成本高、运营流程繁琐,导致行业和司机运营积极性不高,车辆规模发展缓慢 [31] - 缺乏国家层面明确的规模发展要求和强制性服务规范,当前相关规定多为倡导性要求 [29][31] - 车辆在非服务时段作为普通商务车接单,接到无障碍订单需提前准备(如折叠座椅),且司机需在出发前至少一个半小时联系乘客,进一步限制了接单效率 [26]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国家标准《出租汽车无障碍运营服务规范》正在制定中,预计2026年8月发布,将规定无障碍设施配置及运营服务要求 [1][32] - 北京市相关部门正在推进无障碍网约车更新换代工作,并已召开车型优化专家评审会 [33] - 专家建议政府提供补贴扶持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个人支出压力,同时企业可通过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避免同质化竞争 [36][37]